操作体验 破“径”重“圆” ——记金陵小学数学组第十六周教研活动
浏览数量:88
作者:yobo体育官网登录|首页百度百科
发布时间:
2022-05-27
来源:本站
小荷引微凉,悠悠夏日长,金小初夏的美颜盛景如期而至,金小教师的教研活动也有条不紊地进行。5月26日,金陵小学数学组教师相约录播教室,开展教研活动。本次教研活动由五年级组教师策划,围绕“操作体验,破‘径’重‘圆’——促进学生思考力提升的‘做数学’课例研究”展开研讨,以“形”为支架、“做”为路径,聚焦圆形周长、面积公式推导过程,提升学生图形感知力和理解力。
本次活动主要分为两个环节,一是由苗琳老师和景丽老师执教展示课,二是各年级组教师围绕两节课例进行研讨。
第一节课由苗琳老师执教《圆的周长》,苗老师着重引导学生观察数据、分析图形,在与图形“对话”的过程中感受圆周率π的含义。苗老师将此课分为以下几个环节:
1.化方成圆。根据平面图形对称轴特点,引导学生从“方”入手,思考圆周长与直径、半径的关系。
2.化曲为直。引导学生猜想圆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倍数关系,在动手操作求周长过程中渗透“化曲为直”思想。
3.分析数据。通过对比、分析数据,感受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,从而引出π的概念。
4.推导公式。根据“周长是直径的π倍”,推导C=πd;根据直径和半径之间的关系,推导C=2πr。


第二节课由景丽老师执教《圆的面积》,景老师注重引导学生“生生对话”,在“童话、童音”中对比图形、碰撞想法。景老师将此课分为以下几个环节:
1.以“旧”唤“新”。引导学生回忆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,激活学生经验;借助“数方格”、“转化”的方法探究新的数学知识。
2.猜想对比。引导学生猜想面积公式推导过程,然后做中拼,拼中思,将圆和拼后的图形进行对比,引发思考。
3.推导公式。引导学生分析圆和拼成的近似长方形,深入研究两者间的关系,学生由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,思维不断碰撞,精彩连连。


两节课后,大家分组研讨,分享想法,氛围热烈。




四年级组颜悦老师代表年级组提出困惑:“第一版块用意何在”?苗老师阐述自己的设计意图:在薛特的指导下,联系前一课时练习题,让学生从“正三角形、正方形、正六边形”的对称轴入手,逐步渗透“化方成圆”思想,多次试上之后设计出第一版块练习,大家纷纷为薛特和苗老师的精心设计点赞。
苗老师也表达了教学中的疑惑:“学生不理解圆的周长介于正方形周长和正六边形周长之间,我们该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呢”?孟佳燕老师建议应用“两点之间,线段最短”数学规律,让学生在图上画一画,找到两点之间的线段和曲线,比较长度,从而得到圆的周长大于正六边形周长。
三年级组陆老师联系自己的上课经历,对景老师课上的多组图形对比给予赞同,陆老师还指出,景老师善于抓住课堂上的思维碰撞点,在“生生对话”中引导学生实现思维力生长。


六年级组孟佳燕老师结合同年级组老师想法,指出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的遇到的问题:将圆拼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之后,学生很难深刻体会长方形和圆之间的关系。孟老师联系上课经验,建议在拼成平行四边形之后,可以让学生摸一摸、指一指长方形的长、宽和圆的对应之处,便于学生理解,加深学生体会。
最后,李新副校长和毛文波主任就两节课例进行指导。
李校对《圆的面积》该课提出三点建议:①改变教学方式,学习任务适当前置,以免课堂时间难以把控;②展示多样化作品。圆不仅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,还可以拼成其他图形。教师课上要善于发现,针对指导,分享多种想法,给予学生高阶思维表达的空间;③以长方形为载体,探究圆的面积。借助几何画板,演示圆拼成长方形的过程,对比圆和长方形的异同之处,便于学生研究。

毛文波主任从教材分析角度对《圆的周长》该课提出建议:①新旧教材,例题不同,教师可以研究教材变化,思考变化原因,加深对这节课的认识。②精选教具,变曲为直,借助直观图研究正方形和圆周长之间的关系,便于学生发现圆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倍数关系。

微风习习,翠绿茵茵,时光嘀嗒,研讨声止,思考未止。每一次研讨,于数学组教师而言,皆是前进的方向,亦是思维的修炼。小小课堂,大大天地,数学组教师必将继续扎根讲台,坚守一方天地,追寻教育初心。